49bf332f1e94d.jpg  
                             ※【海上小精靈】書影。                              大穎文化 / 提供
怪獸(2).jpg 早上讀報時(我真的建議想知道今天發生什麼事的人讀報、不要只是看電視新聞。電視新聞往往只有三言兩語帶過,主播還會因為個人的立場觀點以語氣、音調來詮釋一則新聞,讀報少了播報者的聲音干擾,讀者可以透過更詳細的文字閱讀、客觀的思考新聞的各個面相,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價值判斷系統。)我看到一則很有趣的報導......

中國時報98年3月17日A7的綜合新聞版,斗大的標題是──基德瑞:建仔應學習自己負責

這一則新聞是中國時報專欄作家龔邦華專訪前洋基投手教練、賽揚獎名投基德瑞談我們的「台灣之光」王建民的投手之路。我對棒球了解不多,也不是棒球迷,吸引我注意的是這個洋教練所提出來的王建民問題(或者說是我們的文化問題、教育問題).......

以下是對談內容──

記者問:王看起來已經復原得差不多了,只是有時候姿勢還是會走掉。你覺得問題出在哪裡?而這個春訓他最需要加強的是什麼?

基德瑞答:He needs to start taking more responsibility inside for the things that he does.(他需要開始在心理上對自己所做的事負責任)

記者問:這話怎麼說?

基德瑞答:當他投得不好時,他需要學習去想,怎麼做可以解決問題,並且了解這是自己可以去想辦法解決的。然後Stop doing what is wrong.(不要再錯下去)

記者問:你的意思是指,王比較依賴別人告訴他問題在哪裡?

基德瑞答:對,他有這個傾向。每一次當姿勢不對了,我們只能告訴他問題在哪,但是我們不能替他投,畢竟是他在場上投球,不能老是依賴別人告訴他。

..........(中間還有一些對談細節,在此略去。)

記者問:你覺得他這個傾向是不是因為他的文化背景比較依賴權威的意見有關?

基德瑞答:或許。

以上是訪談內容。

基德瑞的一句「或許」,說得含蓄委婉,卻聽得我驚心動魄。原來我們習慣给孩子一個權威的標準答案,在將來是會這樣嚴重的影響著孩子的發展哪!

這個學期,我答應荳芽的導師每星期五的晨間時間進班上用繪本和孩子討論一些議題,我先講二個繪本故事(通常這二個故事討論的議題一致、但表現方法或看法不太一樣),之後我再和孩子們討論故事裡的情境,鼓勵孩子們發表不必然符合大人期待、卻是他們內心真正想表達的看法。剛好這一週我準備的議題就是「是不是任何事都有一定的標準答案?是不是每個故事都一定要有結局?」我準備講給孩子們聽的是我們家大穎文化出版的一本法國繪本(我很愛、但賣不太好,因為沒有很明確的結局)──【海上小精靈】(Un gnome 'a la mer)。

這本書剛剛出版時,我曾經為它寫了一篇分享文──《故事不一定要有結局.......》,這篇文章我曾經收錄在我先前出版的書【這些書可以讓你的孩子變第一名】。我再把全文貼在下面,以這篇文章和今天看到的王建民新聞和大家共勉,期待我們的孩子早日習得自己發現問題、找答案的精神.........

有一年我到東京參加書展,拜訪了不少日本出版社,希望可以買到一些好書的版權,把書引介進台灣。日本出版社在介紹他們的書給我之前,先很客氣的提醒我──台灣的童書出版公司都會要求故事一定要有一個結局,可是日本的童書有很多故事是沒有結局的…… 

我笑笑說:不要擔心,我的公司沒有這種堅持,沒有結局的故事若是很棒,也請介紹給我吧。

結局就是答案。

我們唸書時,上課習慣要老師教一個標準答案;考試時,當然也要給一個標準答案。看電視、電影,一定要劇情交待得很清楚哪個是壞人、哪個是好人,最後男女主角到底有沒有在一起、壞人死了沒。沒有結局的,就是沒有答案,我們就不懂了!這也是我們整個文化表現對一個作品能不能理解的標準。所以,很遺憾的,我們的編劇就覺得只要給觀眾「台灣霹靂火」這種東西就可以了。好人一路好到底、壞人完全沒心肝,非黑即白,沒有灰色地帶,壞人不會有好下場,好人一定有好報,答案清清楚楚,完全不必用到大腦。

其實,我們都知道──人生很多事情沒有答案。

一個在公司討人厭的傢伙,可能回到家是個好得不得了的爸爸,因為他要給兒子最好的,不得不在公司壓過別人、好掙多一點錢給兒子買好東西。你說,他是好人還是壞人?

一個每天安份守己過日子的老好人,竟然得了癌症……你說,這是好人還是壞人的下場?

這些有關人生、人性的複雜多樣,我們一直要經歷過很多很多事之後,有幸的人才可以有一點點體會理解。要怎麼教給孩子呢?

很難!真正的人生是要自己親身走過才算數的,別人怎麼教都有限。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給他設限、給他太多所謂的標準答案。

好的故事是會讓人留在心裡想很久很久的。有沒有答案都一樣。

我曾經看過一些法國童書在最後給了三個不同的結局。明明是同一個故事發展出來的,卻可以有三個不同的結局。我問過法國出版社的人,他們的小朋友怎麼看待這種多樣結局的故事呢?他們說很平常呀!就跟一般書一樣。顯然這對法國小朋友來說,根本不值得大驚小怪的當一個問題看!

我很心嚮往那樣的閱讀胸襟,所以很大膽的引進一本看似沒有結局的法國童書──海上小精靈《Un gnome 'a la mer》。故事裡的小男孩有一本很心愛的書,可是那本書因為太破舊了、缺了幾頁。真糟糕的是缺的那幾頁正好是最精采的結局!一本沒有結局的書呢!真是吊人胃口!小男孩於是自己開始往下編故事了,他的結局是……

   49bf64c985788.jpg  
當然書裡面有小男孩編的結局,聽故事的小朋友是不是也可以試試看編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呢?

這就是人生!有一些我們無可選擇的,也有一些是我們自己可以掌控的。故事跟人生一樣,都需要一點時間練習。

從小沒有一直接受別人給答案的小孩,會相信世界有無限可能,不會只拿一條路來堵死自己;也會相信人是有千百樣的,不會因為別人跟自己一點點不一樣就恨別人或怪自己,對世界的包容性會較強。

我的蝴蝶一歲四個月的時候,我很喜歡看她自己吃東西的樣子…… 

一般人會給一根小湯匙,教這樣的小小孩用湯匙舀起食物吃。我也是。不過當她舀不起來時,我沒有說:「唉喲!搞得一身髒,讓媽媽餵!」我讓她自己一直不斷的試。起先她也想用湯匙,每次快到嘴邊了,東西就掉出來,吃不到。她只好換個方式──用手抓!哈哈!這招有用!吃到東西了!蝴蝶笑得好開心…… 

衣服髒不髒,對我是其次。蝴蝶習慣自己摸索著學習一些事,用她的方法,這才是我在意的。她的答案是她自己找出來的,不是我給的。就算她找到的答案不是最優的,我也相信有一天她自己會慢慢調整,那是她自己的東西了。

我唸書時,也是從小唸一個標準答案長大的。很慶幸的是,我在家沒有被一個標準答案壓著,我的父母容許我胡作非為、胡思亂想。我受過學校很僵化教育的苦,也在家領略過沒有被硬性規定施壓的樂趣。所以,今天我這樣對待我的女兒;所以,我今天做童書、寫文章,想告訴所有父母──我們每個人對這個世界的了解,都只是一部份而已。不要急著給孩子答案、不要隨便剝奪孩子自己嘗試的機會,讓孩子自己去看、去感受這個世界。

沒有答案的故事,其實有更多可能…… 


~~~~~~~~~~~~~~~~~~~~~~~~~~~~~~~~~~~~~~~~~~~
      
     
 
看完這篇,你還可以繼續看以下這些相關的文章.........

       ※【小孩吵架大人不要插手
       ※【親子關係沒有好不好,只有適不適合
       ※【拿什麼來交朋友?
       ※【
聽不見的音樂會
       ※【
小氣鬼,喝涼水.......
       ※【
孩子說的故事......

       ※【
姐姐妹妹的愛與仇~~之一  「我的妹妹不可愛

       ※【媽媽的情緒~~之二 「我的莎拉寶貝」】 
       
※【我自己會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rol54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